目前分類:學習的分享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因為心無真懺這句話而寒心,老師為啥從出事到現在你的徒弟"他"都不對自己為何漢竹寶堂的人都不對他伸出援手而捫心自問,哪裡出了問題,要不是他把各條小川流入海的入口都堵住,會發生這種狀況嗎?他會說他七姨丈沒有貴人,為何他不會想想自己呢,親兄弟吵架,情侶吵架,朋友吵架,脾氣硬的人都會不往來一輩子,更何況沒有血緣的堂眾。我們是莫名被罵的人隔天給個糖吃,要來和好,未表態就直接怪罪我們不接納他,這樣他會比較好過嗎?會比較合理嗎?寒心指數到頂點了。我真的覺得他只會說不會做,更不會檢討自己,之前我覺得他會自省會領悟,但現在看來似乎是將自己和佛陀的本位對調,將佛陀所禪述的合理化扭曲,並凸顯自己的作為和價值。年底,師公那篇文章出來時,我就想他應該會自己發覺而有所領悟,因為分化團體,和人群溝通是他最需要面對的人性黑暗面,人可以跌倒但要自己爬起來,現在看來他是淪陷了,我都不知道,我還要繼續自渡渡人,跟他共伴學習,共伴成長嗎?不知檢討的人,是否該冷卻一下呢?換句白話就是打入冷宮,放個一陣子。 去充充電,讓自己更能燃燒。我快熄滅了。

Harry6503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當老師決定煙供時,我就很少上去禮佛,我知道很不禮貌,但上去很不舒服,我也不知道是心理因素還是生理因素,但我希望我可以過關。但我不敢跟老師說"做煙供需要上師在旁協助跟持咒,對這煙供才有效"。我也不知。他們燒著一些草汙染著空氣,是甚麼意思。因為不敢說不敢問所以就消極的不去用它,在加上本身鼻子對煙的敏感,也就不去使用它,但是我卻喜歡燒乾木頭的味道。奇怪吧。

唐僧原來講“小乘佛法”,不能成就無上菩提,觀世音菩薩指點他去西方求取“大乘經典”,普渡叢生。其實,唐僧西天取經的的路就是自渡渡人的修行之路。

唐僧有三個追隨者,實際上集中體現了眾生“貪、嗔、癡”三種惡習。豬八戒代表貪欲重的人,貪財、貪色、貪名、貪利、貪吃、貪睡......所以取名八戒,意思是只有守戒才能熄滅貪欲,獲得智慧,所以也叫悟能;孫悟空代表那些有本事、有能力但脾氣暴躁的人,取名悟空,就是告訴我們要知道一切無常,萬法皆空的道理;而沙僧是只那些生性憨厚的“老實人”,因為不明佛法,造下了殺生吃肉的罪孽,取名悟淨是要他修淨行,不戮不殺,慈悲為懷。
唐僧成功的渡了別人也渡了自己,但修成正果之前還有個細節,在藏經閣取經書的時候遇到了障礙,也就是說沒有“人事”就沒有真經,這是說只要還未成佛就會無明,也是說只有舍才有得的道理。
或人說是歪理,說我滿眼皆是是非,記得當年釋迦牟尼作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非但不心生嗔恨,反而發願將來成佛後,第一個要渡歌利王,這才是佛的知見、胸懷和境界。
佛曰:“世無不可渡之人”。

我知道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有一樣要自修的課程,只是有人先找到有人就這麼糊塗過一生,我先修貪吧,貪財、貪色、貪名、貪利、貪吃、貪睡......等,守戒才能熄滅貪欲,獲得智慧。這樣才可以做到我之前說的用智慧過日子,用智慧去解決生活中所有的問題,而不是用脾氣用個性去應對問題。所以不是不去起心動念的想就不貪,而是守戒才能滅貪。我想跟有錢人的錢都是存來的而非賺來的。

加油我還有好大一段路才能達到海納百川的意境。師公,最起碼我願意分享了,因為我知道自渡渡人的修行,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閉門造車是行不通的,對吧。你要告訴我的就是這個對吧,讓你操心了。謝謝。970204

Harry6503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怎樣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一)生活與生死。
佛教講兩個問題,一個是生活,一個是生死。實際上佛教有時候是把兩個問題揉合在一起,生死問題也包括了生活問題,生活問題也包括了生死問題。佛教是把兩者放在同一個位置、同一個點上來思考和處理的。
這兩個問題在分析的時候做兩點來分析是可以的,但是解決的時候就要把它們放在一起來解決,不能分成兩次來解決,要一次性解決。解決生死問題就是解決生活問題,解決生活問題也就是解決生死問題。為什麼呢?我們眾生或者我們人類的一切活動就是生活,就是身口意三業的活動,它既包括生活問題,也包括生死問題,因為生死問題就存在于生活之中。
我們一般人在討論生死問題的時候,總是截然地把生和死放在一個固定的時間點上,認為我們從娘肚子裡出生的那一刻就是生,到臨終咽氣的那一刻就是死。實際上這種看法是帶有片面性的,生和死實際上是貫穿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念當中,所謂念念生死。沒有生活當中每一念的生死,也就不可能有那種階段性的生死,如果把生死僅僅看做是生的那一刻、死的那一刻,就沒有因果的相續。因為生死是一個因果念念相續的過程,所以佛教在處理生活問題和生死問題時,把它們擺在一個點上做一個統一的思考、統一的處理。這一個點在什麼地方呢?這一個點就是歷代祖師所說的──當下一念。當下一念既有生活問題也有生死問題,把當下這一念處理好了,生活問題解決了,生死問題也解決了。
這樣講是不是有些玄呢?我們大家仔細思考一下,實際上問題就是這麼直接。蒙山儀規一開頭有四句話:‘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什麼是法界性呢?這就包括生死問題和生活問題,生死問題的本來、生活問題的本來就是法界性。法界性在哪個地方呢?一切唯心造。心有凡心、聖心,有生死心、菩提心,區別何在?一念迷悟之別。一念迷就是生死心,一念悟就是聖賢心。所以,佛陀教導我們修行不要繞圈子,而是直接了當地從當下這一念來修。當下這一念把握好了,就能夠了生死于生活中;當下這一念把握好了,就能在生活中了生死,在了生死中生活。這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了生死的目的是為了自利利他,進一步成佛度眾生。
生活可以說就是生死問題,修行也可以說就是生活問題。為什麼呢?修行就是覺悟,生死是迷惑。我們面對的這個世界千頭萬緒,我們面對自己的心靈也是千頭萬緒,種種的問題,把它概括起來,很簡單,就是一個生死問題、一個生活問題,或者說一個迷的問題、一個覺的問題。無論職位高低、錢財多少、年齡大小、文化程度高低等等,皆有煩惱。但在覺悟者面前煩惱轉化了。覺者也要面對我們人類所面對的這些問題,但是對覺者來說,他在煩惱當中把煩惱轉化了,所謂轉煩惱為菩提,轉生死為涅槃,在有些地方叫滅除煩惱、斷煩惱。
不是說修行的人就沒有煩惱了,他躲避不了的。不論任何情況,就是看你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以什麼樣的方法來處理。你處理得好,煩惱就是菩提;處理得不好,煩惱就成了生死了。
所以,煩惱隨時會遇到,煩惱在我們生命的每一念當中,我們每一念都有生死,所謂‘念念相續,無有間斷’。煩惱是‘念念相續,無有間斷’,修行也同樣要如此,要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而且還要不能有疲厭,不能有滿足感。這個很現實啊!我們不管是年老的人也好,年青的人也好,一定要把生死問題和生活問題同時來解決。要在生活中解決生死問題,在解決生死問題的同時來生活。這樣才是我們修道者、求道者的生活。能如此,我們一天24小時都沒有空過的時候。如果隨時都在觀照自己,我們一天24小時都能生活在圓滿、幸福、安祥之中。
因為沒有一念一念的遷流,哪有生死啊?這個念念遷流是從我們有這一期生命、從你生的那一天起就開始了。如果把這個念念遷流往前延伸,那就可以延伸到過去的生中,一直可以延伸到過去的無量劫中;而把它往後延伸、往未來延伸,也是一直可以延伸到未來的無量劫中,這就是我們這一念心。我們這一念心就叫法界性,法界性就是法身,法身是無始終、無內外的。我們人人具足此法身。雖然在迷失當中你不能確知,但是這一點靈明不昧的覺知覺照,永遠沒有離開你,永遠是你最親密的朋友,也可以說永遠都是你的本來面目。當我們還沒有覺知的時候,他是我們的朋友;當我們一念回光返照的時候──啊!原來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本來面目從來都沒有離開過自己。所以學佛的人要從根本上來學,要立足在根本。既得本,何愁末?本是體,末是用,得了體,自然就能起用。
人類的這個問題,科學家也存在,農民也存在,做大官的也存在,而且他的這個問題更突出。所以,人們經常看到那些偉人面對茫茫苦海也會發出長嘆。什麼是茫茫的苦海?就是我們這一念的迷失,我們不要以為在我們心之外有個苦海,苦海就在我們方寸之間,把方寸之間的問題解決好了,那就是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回頭是很快的,一步也不用走動,就到了彼岸。學佛要學到這樣的地步了,那麼對佛法可以說有些了解了,那就可以修行了。所以,再建議大家認真地讀《六祖壇經》,讀《金剛經》,讀《普賢行願品》。
(二)修行要經常看經典,經常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
能夠經常得到善知識的啟發,修行就可以少走彎路,就能夠沿著一條捷徑來修。如果把這個方法比做革命的話,它是要革自己當下的命,不是等待很久,不是革別人的命,而是革自己命。你當下的煩惱怎麼解決?一事當前你是怎麼面對的?人家罵你,你是跟人家沒完沒了,還是問問自己他為什麼會罵我?如果你能反問自己,你就不會去想對方怎麼樣怎麼樣,你就會想到你自己有什麼不對。
我們很多的事情往往總不知道要求自己,總是要求別人;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總是希望別人做的事事都滿你的意,怎麼可能呢?我們每個人回想一下。有家庭生活的人,希望家庭所有的人都聽你的話,家裡人所想的一切問題,都跟你想的一樣。怎麼可能呢?一百個人就有一百條心,滿了你的意就不大可能滿第二個人的意,張三這麼想,李四那麼想,王五又是一個想法,怎麼辦呢?大家總要取得一些妥協,取得一些諒解,能做到大體上過得去就可以了。
在生活中了生死,這一法門就是生活禪。生活當中要有禪,要在禪悅當中生活,在在處處都用得上,都有力量。
總之,生死問題和生活問題,佛教的根本出發點是把這兩個問題放在一起來考慮,因為解決好了生活問題也就解決了生死問題,解決了生死問題也解決好了生活問題。用什麼方法來解決?就是時時覺照,念念覺照。因為生死在念念中,所以需要念念覺照,真正做到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了生死,在了生死中生活。進而成佛度眾生。

Harry6503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認真但不放棄 要放下但不執著

心光般若問道峰於2008/10/13 21:17回覆
因緣起的相對.是在那境的變化大千裏求生存.無奈的現實.無常的冷漠.但在這人生的過程裏.只有順著那一口肚的冷暖.在支撐著一股的求生意念.這就是心識中的堅持記憶.我要為明日的太陽而活下去.憶夢真的實現.那一口氣的存在.生命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所以~~
在這過程之中.要認真的吃飽等死.但不放棄生命的可貴!
在這相對之中.要放下盲從的路徑.但不執著茫然的人生!

道峰 給我的答案 跟老師給我同學的答案 居然是一樣的 但顯然的是我同學沒有想通 所以它既認真又放棄 不放下且執著 他傷害了他的家人 跟所有愛他的人 尤其是他年邁的老爸爸 當我第一次聽到時 我也覺得老師在敷衍他 也許那時精神狀況不佳的他 最好的答案就是在吃飽的過程中 想想生命的可貴 不要踐踏或剝奪及糟蹋他人的生命(老爸爸加油)

黃師姐 這也是這半年我們一直討論的 你沒有想清楚你為何要這段婚姻 為何要他陪你走下半輩子 他應了你 你要如何過 怎麼走 他要的你都可以全盤接受 如半途而廢都是在踐踏或剝奪及糟蹋他人的生命 我想這是老師想給你的吧 過程和相對 二者之別 想清楚 做決定 負責任 快樂過生活 我的人生屬於我 另一半的人生也屬於我

Harry6503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師,我發現當老師是被懲罰,從以前我就討厭笨的人,所以我都不喜歡跟她們說話因為累,搬家時,我發現我為何不愛跟韋伶說話和做事,我告訴權因為她跟Ginger一樣木頭腦,說話很累做事很累,打哈哈OK且快樂。後來我才發現,半年了ㄟ,菩薩讓我們在一起處事半年多了,才發現,是他笨還是我笨,我好想哭喔,老公就笨了,還要跟周遭人也...。


芮居酒屋於2008/02/21 14:24回覆

搬家時,我發現我為何不愛跟韋伶說話和做事,我告訴權因為她跟Ginger一樣木頭腦,說話很累做事很累,打哈哈OK且快樂。後來我才發現,半年了ㄟ,菩薩讓我們在一起處事半年多了,才發現,是他笨還是我笨,我好想哭喔,老公就笨了,還要跟周遭人也...。

發現其實是好事,表示一種成長、一種過程或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我為啥堅持一定要在我出國的時候讓你們把佛堂安置妥當,想想這些安排,是逃避還是學習面對。

從十口先生的金局頭腦、木局個性、土局性格中,你無法納川所以苦學了近7年的光陰,當然有所成長也有所痛,在成長的過程菩薩會給你鼓勵給你希望,在家庭遇到挫折時,你開始遇到Ginger的木頭腦,你肯願意納川溝通,那是因為你需要了,海乾了...要水啦....所以開始納川了。想想現在是不是海水又要滿了,為啥滿了?誰給的水?誰說滿了?所以此時的因緣際會下,才會讓你遇到更艱難的考試(遇到了比十口更難搞定的權與陳、遇到煙供阻礙)你能納川嗎?面對更多的挑戰嗎?如果可以,則海可闊,若不可,想想7年的苦學光陰豈不白白浪費。(海不納川,川必濫)....挑戰會更多,會比之前更無法收拾與控制。

升級的考試一定會更困難更艱辛,有幸參加升級考試,其實要感到高興,證明你是夠資格、夠水準的,才能參加考試,至於及格與否,菩薩不會給你答案,全憑自己是否真心歡喜愉悅,反璞歸真至性圓融。而不是用「感覺的藉口」回避考試!如此一來,你與你家的「亮晶晶」、「小妤」、「米妹」,甚至你眼中「十口」、「權」、「陳」乃至「我」有啥不同呢?加油用功,努力面對必有突破的佳績。

海要納百川、千川、萬萬川,一條小小煙供的川,我們就阻擋排斥了,那還如何納其他的川呢?豈不自欺也欺人嗎?如果哪天有人跟你一樣不喜歡這種感覺,而開始領悟到「煙供無界」真意的時候,那種真心的至性圓融(體諒包容廣施普利)就會因此萌芽。此時成就他人(普利廣施)也同時成就了自己(體諒包容)。因為有了他們,所以你才能一路的共伴學習、共伴觀照而達自省內心。感恩他們的幫助與提攜,記住是學「海」,而不是學「廚餘分離機」。

現在的我 知道納川的藝術 希望我不要坐而言 而是起而行
跟學妹的溝通就是多說幾次確認無誤再執行
跟十口先生就是放慢思維多說幾次 且聆聽她說的話跟分享他的生活點滴 我發現他的話比多的哩 重點要尊重他
跟火格局就降溫抽離事件再跟他溝通囉
階段性的目標 先把跟人的溝通搞好 一步一步來 大家加油囉

Harry6503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壹、前言

佛教中所說的五毒心是指貪、嗔、痴、慢、疑五種心,這五種心會使我們造作惡業,就像毒藥會妨礙我們修行,故稱為五毒。清除五毒心是修行人的重要工作,若五毒心不除而修禪定,那終究是邪定。修大神通或各種玄妙的大法,若五毒心尚存,結果可能會變成魔通或各種惡法,因此,要修佛道必先除五毒。本文將詳述五毒心的本質及其形成的原因,也要說明業障的意義及消除業障的方法,希望能對各位的修行有所助益。本文很多見解為個人的看法,若有不對之處請來函指教。



貳、五毒是無明與五智的結合

先說無明,無明是眾生輪迴六道不能成佛的主因,它是心的不明(也就是昏),它使「真心」起分別執著,因而妄見「實有」明暗、色空、壽命、名色、現象等種種分別境界。

「無明」依其粗細不同而有無始、業相、轉相、根本、塵沙與枝末六種,除枝末無明屬第六識的障礙外其餘皆屬第八識以上的障礙。

次說「五智」,五智即「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與「真如緣起智」(或稱法界體性智)。當修行者進入菩薩位時即逐漸成就「五神通」,到成應身佛位時才圓滿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並轉第六識成妙觀察智,當由應身佛位進入報身佛位時,妙觀察智圓滿成就而且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當最後修成法身佛時第八識才轉成大圓鏡智而圓滿成就佛的三身四智。大圓鏡智如明鏡可徹照宇宙恆河沙的種子(即形成一切有情、無情諸世間的種子);平等性智了知諸法的體性不二(即空),因此不生「我相」;妙觀察智善觀諸法的差別相狀;成所作智即是成就五大神通,故能圓滿成就所要做的事;真如緣起智能明白了知宇宙一切現象都是由「真如」(即本體)起「無明」而「如幻緣生」。五智是眾生本有,但因無明遮蔽而無法現出,要經過長時間修行後,慢慢轉識成智才會現出。

最後說五毒心的本質,五毒心是屬意識心(即眾生心)的層次,意識心是根塵與八種識共同作用所產生的。嗔心是大圓鏡智與無明所成者,其餘痴、慢、貪與疑四種心則分別是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真如緣起智與無明所成。此中無明主要來自「六道無明」(即枝末與塵沙無明之合稱)詳細情形將說明於下面。



參、業障的形成:

眾生由於無始以來存在各種「無明」(又稱惑)以致產生五毒心,有五毒心就會造作身、口、意各種「業」(例如身體去殺生、口去罵人、意起邪念),造業之後就會在第六識留下「名色」的業障(有名相),也會在第八識留下業障的「種子」(沒有名相)。這些「業障」形成眾生內心的「垃圾」,加深眾生對三界的執著,使眾生不得解脫。例如貪錢的心形成後,就會在第六識形成貪錢財的業障(屬名色),亦會在第八識形成貪錢的種子。貪錢財的心生起後,也會造作其他的「業」,如殺人、偷盜等,因此會形成殺偷等業障(名色與種子)。同樣的,貪女色的心形成後會造成婬、殺、嗔等各種業障。



肆、詳述五毒心的形成

(一)貪心:貪心是對某些有形或無形的東西有過度喜愛的心。有形的東西如人物的美麗、金錢、衣服、鳥獸、山水等皆是。無形的東西如人的溫柔、氣質風度、婬樂、香味等皆是。貪心的產生是由於我們的五種器官(即眼、耳、鼻、舌與身體)接觸到外界現象時會產生各種覺受(因為有識之故),我們對有的覺受產生強烈的喜愛,產生強烈喜愛的原因主要是我們的「六道無明」所致。例如就貪錢而言,錢本身是名相符號,本是虛妄不實,但因為我們有「塵沙無明」的緣故,當我們看到金錢時就妄執以為「實有」,由於以為實有之故,我們會想擁有它。貪錢其它的原因很多,主要是錢可以滿足「我的」各種精神與物質的欲望,例如可使「我有」嬌妻美妾、使「我有」房屋、汽車、會使「我有」名望地位等等,這些原因其實就是「我執」的緣故。而產生我執的原因是「枝末無明」(詳細見藥師山通訊第三期第一頁)。因此,形成「貪錢的心」的主要因素是「眼的視覺」與「六道無明」。詳細分析可知,貪心不離人的前五根、前五識及六道無明,也可以說貪心是成所作智與六道無明所成者。貪心產生後會在第六識產生貪的業障(屬名色),亦會在第八識形成貪的業障種子。由於自無始以來已經在六道輪迴無數次,前五識經長期熏染的結果就會形成色蘊與受蘊(細膩身),此色、受二蘊就是使我們不能成就五神通的主要原因,也可以說貪的業障是形成色受二蘊的主因,也是障礙成所作智不能現出的原因。



(二)嗔心:嗔心是一種不仁慈的意識心,它包括好勝、好鬥等成份在內。例如當我們的身體受傷害或我們的尊嚴被羞辱時,我們就會產生想要報復或傷害對方的心,類似這樣的心就是嗔心。嗔心若暗存在心中就會形成嗔的業障(屬意業),若放出來則可能造作殺業、口業等而形成其他業障,也會傷害他人及自己,造成人生的種種痛苦,有時還會造成因果影響來生,因此,佛教有言「嗔恨可燒毀一切功德」,我們不能不注意嗔心的問題。嗔心的產生至少包括三樣東西:能嗔恨的「我」、所嗔恨的對象及引起嗔恨的「媒介」。仔細分析,可以發現:嗔恨之所以會產生是因為缺少慈悲心,不知道引起嗔心的「媒介」皆如幻非實及不知「無我」,此是嗔心會產生的原因。眾生在無數次的輪迴中彼此都有親密相依的關係,若能開大圓鏡智則會了知眾生親密相依的種子而產生同體的大悲心,嗔恨就不會產生。因此可知,大圓鏡智被遮蔽,與眾生自己的「我執」與「法執」,這些就是使我們面對某些境界會起嗔心的原因。也可以說嗔心是大圓鏡智與六道無明的產物。



(三)痴心:痴心是愚痴不明,例如對某人痴痴的愛就是一種痴心。嚴重的痴是呆笨,例如做事笨手笨腳,道理不明白,雖很用功仍讀不好書等都是。痴心的另外一個最大問題是對任何事情只會看表面而不能知真相。這些人對別人的言論只會斷章取義,只吸收他認同的部份,他不認同的部份好像都沒有聽到。因此,也許你對這些人一件事情重複講好多次,但他總是不知道,好像完全被他「忽略掉」。要了解這種怪現象,我們必須先探討痴心的本質。痴心的根本原因是「不能控制的心動」。這種源於「第七識」的心動使其只能覺知其所心動的事,其他的事都被其「忽略」而不知。因此,痴心會使人對很多周邊的事不覺知而顯得呆笨。這種情況就好像當男女的愛情正在火熱的進行時,當事人很多事情是不能自制的,也有很多事很容易被他們忽略而不知。痴心很多是源於直覺而非經詳細思考。人之所以會對某些事情發生心動而不能自制,主要原因是不明白這些現象是如幻不實,這些人對這一點比一般人來得不明白,故是痴。此外,「我愛」、「我有」等「我執」亦是原因之一。因此,形成痴心的無明主要是「六道無明」。因為第七識是平等性智被遮蔽的結果,因此,我們可以說痴心是平等性智與無明的產物。痴心會使人在第六識中形成名色的痴業,亦會在第八識中形成痴業的種子。痴業是輪迴到畜牲道的根本業障,畜牲道的眾生都有一種極為頑強的痴業存在,例如豬是好吃成痴,蛇類是嗔恨成痴,而鴛鴦類則是兩性相愛成痴。



(四)慢心:慢心就是憍慢自大,憍慢心常發生在天道眾生,在人間常發生在上等階級的人身上,也常發生在一些修行有相當成就的人身上。憍慢心主要源於對現象的分別比較,這本是妙觀察智的功用,但由於「無明」的關係使我們以為這些現象之間「實質存在」著好壞、高下等分別,更因為「我執」的關係產生「我的最好」等意識心,憍慢自大的心由此產生。憍慢的結果亦會產生「不精進心」,因為「已經最好」當然就不再需要求進步了,因此憍慢心會障礙精進心與妙觀察智的成就。此外,憍慢自大的結果會使別人覺得他自視甚高,曲高和寡,在菩薩道上渡生亦會形成障礙。天道眾生由於福報大,衣食俱足身相莊嚴,故憍慢心較強。憍慢心會造作身口意的憍慢業,在第六識形成憍慢的業障及在第八識形成憍慢業障的種子,有時亦形成不精進業障。



(五)疑心:我們此處講疑心不是一般人對某些人事問題的不相信,例如有人告訴你地球是方形的,你不相信,或有人告訴你某甲是殺人犯而你不相信,對這些事的信與否是根據你的世間經驗的判斷,這一類與我們所稱的疑心不同。我們所說的疑心是源於沒有「真如緣起智」的結果;這種疑心是不相信世間一切現象是「緣生性空」;不相信有「空」的存在;又因為我執與塵沙無明之故,以致懷疑因果、輪迴與無常的真理,也懷疑有佛菩薩存在,不相信佛法的真理,也懷疑善知識或高僧大德的教導(上面三點總稱不信三寶),這些是修行上所稱的疑心。疑心會使人造作口業與意業,在第六識形成疑的業障,亦在第八識形成疑的業障種子。疑心也會引起殺業、嗔業等其他業障。疑業是鬼界眾生的根本業障。我個人認為疑業對修行的影響最嚴重,因疑業使修行者不相信三寶,常會因此斷了學佛之路。疑業使修行者不信佛菩薩或其指導上師,因此在「加持」與「相應」上都會發生問題。



伍、消除業障的意義與方法

業障就是眾生累生累世輪迴在六道之中,所造作身口意各種業的結果,這些結果形成「餘勢」,變成名色儲存在第六識中或成為種子儲存在第八識中。例如貪錢、貪女色、貪睡覺等貪的業障;嗔恨丟棄他的人、嗔恨殺他的人等嗔的業障。業障的種類名目繁多,但其源頭與無明有關。因此,消業障的兩種方法之一就是消除各種無明。例如經由消除枝末無明以去除第六識中的業障;經由消除根本無明以消第八識中的業障。由於無明的消除,內心就不再認為業障是實有或不認為是「我」的業障,不認為有我在受業障,這樣就可以消除某一些業障。

第二種消除業障的方法是直接消除在第六識或第八識中的業障,如消除貪業或殺業等,當然不同原因而起的貪業(或其他業障)有時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消除。念某位佛菩薩的聖號主要可消除某些業障,在密部佛法中有很多咒語可有效的消除某些業障,至於各種無明的消除似乎只有密咒比較有效。

除了以上兩種常用的方法外,消除業障的第三種方法是直觀「業障本空」,但這種方法必須修行到很高層次才可用,一般修行人最好不要使用,以免陷入「我慢」的修行症候。

第四種很有用的消業障方法是懺悔,尤其在諸佛菩薩面前懺悔會比較有效(此與佛菩薩之願力有關)。懺悔在理論上是以自己的心力了解自己的過錯而可自行解除自心的障礙。但問題在於我們一般無法知道自己的錯誤(即業障)來自何處。例如某種與貪業有關的現象出現(也許是生理或心理上的病症),但它到底是貪婬或貪什麼我們無法得知,故心理學上的自我懺悔或者靠自力的懺悔可能都使不上力,因此,業障之懺悔除了自心要真誠有悔意外,誠心向佛菩薩表白求其加被,如能蒙佛菩薩佛力之相助也許才更能有效的找到業障之源而消除之。



陸、結語

五毒心是五智與無明的結合,完全去除無明即可轉五毒成五智。貪毒是前五根與五識對塵境的極度愛染以致障礙成所作智。嗔毒源於無慈悲之心,障礙大圓鏡智。痴毒乃對境界心動不止,障礙平等性智。慢毒源於執著比較為實有,障礙妙觀察智。疑毒不信緣起性空,不信三寶,障礙真如緣起智。五毒心會驅使眾生造作各種惡業而形成種種不良之業障,使眾生更貪執三界六道而輪轉不能出離。修行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消除各種業障(即內心的垃圾)。其方法可以持咒、念佛、懺悔或觀空等行之,但最好要有善知識指導。業障去除則「本心」自會現出,修行者有少數因為多生之努力,業障已甚少,今生很快就能以內觀之慧力而現出本心,但這是極少數的「大善根」,有的可能是乘願再來的菩薩,一般修行人切莫以為不必什麼修行,只要自己「想」成是佛就可以,那是「妄想」,很容易陷入「憍慢自大」,甚至會犯未證謂證的毛病,那就不好了。最後願各位同修自發大心精進修行,誓求今生解脫,誓願自渡渡人,如此,我相信佛菩薩會助你度過無邊的「業障大海」,使你順利到解脫的彼岸。

Harry6503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曆2月4日19:12戊子年立春(意即新的一年開始)

當天19:30-22:30 可為長輩祈福添壽(健康加倍)

作法:在任意處點燃「綠色珍珠甘露燭」與施做「吉祥煙貢」許願祈福添福添壽,可有見效。


國曆2月6日(除夕)22:00 前用「圓滿香湯」淨身,掃除過去的晦氣並增加迎接新年能量。


國曆2月7日(初一)09:10 開門面東外行7步迎接財氣福氣,使你一年貴氣滿滿。

09:20 座東向西,點燃「綠色珍珠甘露燭」與施做「吉祥煙貢」許願祈福納財


國曆2月12日(初六)開市納財最佳日(公司可在門前施做)(個人可於春節期間至土地公廟施做)

11:36 點燃「五色珍珠甘露燭」 與施做「吉祥煙貢」

17:12 點燃「五色珍珠甘露燭」 與施做「吉祥煙貢」

以此殊勝「香」「燈」供養十方,敬獻五路財神,可照亮五方財路、廣納五方善財、普招五方貴人

好康要與親朋好友,樓上樓下分享相告.... 讓你們「財」「緣」如意一整年............................

凡閱讀過文章的朋友,都接受到老師的祝福............闔家平安吉祥 心想事成



以上用品細節可洽詢 0912318211(蕭小姐) 0922397401(陳小姐) 0968705078(伍老師)

Harry6503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Oct 05 Fri 2007 17:43
  • 答案


很久以前聽過一小故事

有一個好學好問的小和尚
對於佛的經典與人生有許多看法和疑問
常常說得許多的大和尚,寺廟住持,智者居士們結舌沉默
還是沒辦法滿足這個小和尚的疑問心
他聽說高山上有一個德高望重的老和尚
他為求解惑不怕路遙的前往
終於見到了老和尚,一番禮畢在樹林間的矮桌旁兩人坐了下來
小和尚迫不及待一口水也沒喝的劈哩啪啦說了滿腹對人生與佛理的疑問
老和尚面帶微笑一語不發的看著他
不知道過了多久,小和尚終於說完了,他靜了下來等待老和尚的應答
老和尚不變的掛著微笑看著他說:渴了吧,先喝口水吧!
說著便提起茶壺往他的杯子倒去
老和尚倒著,水已經溢滿了杯子還不停下
小和尚見了急著喊出來:滿了滿了
這時老和尚終於停下來了
他對著小和尚說:你就像這個已經裝滿水的杯子一樣,你的心裡只裝滿了你的問題與想法,如果你想要學習想了解更多,你必須像這個杯子一樣時時空起來,才會有新的水倒入阿~


心煩不知所措的時候
不妨把煩心不安的情緒放在一邊
也許答案就會進到你的心中喔

Harry6503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得小時後爺爺奶奶為了怕我走失總是一遍遍的要我背頌家裡的住址
隨著年歲漸長的日子裡 填寫那個地址的機會就更頻繁了!!
無論我身在何處 總在那短短的字句當中 得到一絲心頭的溫暖!!

感覺回家了!!就是這麼簡單!! 信仰著菩薩的感覺 就像是回家!!

疲累的路途中你望見家中燈火闌珊處的喜悅!!
那是種與生據來的光芒 無論路多遙 途多艱 就算只是幾許星光在暗夜裡指引的方向!!
你的心都會告知你那幾縷的炊煙....就是你的落腳處!!

或許路上有些絆腳石 有些視線黯淡 心裡有些路途之中無人可訴的委屈 喜悅 悲傷 快樂!!
但是你永遠會知道.....那個慈祥的笑容會帶著極大的包容去原諒你的無知與任性!!

讓我們一起....回家吧!!



Harry6503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無百日紅 人無千日衰 凡事都無法盡如人意
當我們面臨困境時 更要學習著像風箏一樣
風越強勁 『風箏』與『風』,『爭』(挑戰、克服)的更堅強
飛得更高 站得更穩
不必擔心線頭鬆脫 因為 抓著這條風箏的線
是來自於不斷給人的希望

Harry6503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約在三年前我經由朋友認識漢琳居士胡老師
這三年來老師在佛堂裡幫我解答了許多人生中大大小小的問題
甚至是因為自己的個性關係在同一個繞圈圈的老問題上
老師跟菩薩很有耐心的一路陪伴著我成長,應答著我許多無理失序的狀況
但這些年來我一直都沒看見
甚至還會仗著自己是”常客”還會在心裡責怪老師因為忙碌的無法應答(幾乎忘記胡老師也是一個跟我一樣的凡人)
這是一種自私一種外求一種懶惰
不肯發心的去學習去自我改變由根本做起
總是想著~~菩薩會有法寶給我幫我,老師可以告訴我怎麼做
一直以來要別人來負責我的人生,說來真的很慚愧

參加農曆七月的中元法會當義工,算是一個緣分,也許也是菩薩的安排
我體會到關於法會的辛苦,也體會到一種付出的甘甜
不好意思說出來,我其實根本不是什麼願心去當義工的
還不是有願望求於菩薩,於是變成所謂的”條件交換”
而這一切的裡面其實我終究算來還是一面倒的”得”,一點也沒有吃到虧
因為我不但有了願望可得
我也開始接觸寶曇華菩薩的法門
找到了”回家”的路

我開始懂得原來我人生的一切苦煩甜美一切因緣際遇
不過是一個為達"圓滿"的歷練過程
菩寶曇華菩薩說的”平安吉祥快樂”的法門,就是一條"回家"的路,
珍惜作為一個人的因緣求此世肉身的平安健康
學習成為與他人無怨給他人平和的吉祥處世態度
學習靈魂與精神在無求與知足中領會寧靜快樂
求現世的安與穩
求來世回到藥師佛淨琉璃的美好的家
也許我做的還不好,但我願意努力學習

讓我們一起學習一起回家吧

Harry6503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九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令諸有情,出魔罥網,解脫一切外道纏縛;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於正見,漸令修習諸菩薩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藥師如來第九大願,願自己將來大徹大悟、證得菩提的時候,希望自己的功德、能力能使一切眾生跳出一切魔的罥網。細網謂之‘罥’,大的網叫‘網’。


我們曉得,煩惱是一種魔,生死是一種魔,欲望又是一種魔。若以修道的立場來講,無一不是魔境。縱使一個人愛好美的境界,愛好山林或城市,一有所執著便是魔境界,要真正跳出魔的罥網非常不容易。

跳出了生死之魔、煩惱之魔,也跳出了欲望之魔,才能獲得真正的解脫。出魔罥網,解脫一切外道纏縛。一般凡夫之所以不得解脫,因為始終在生死魔、煩惱魔、欲望魔的罥網中。縱使去信宗教,不管任何的宗教;縱使去修道,不論任何的道,終究都屬於外道,不能解脫一切外道纏縛。

外道、內道的差別何在?怎麼叫作外道呢?心外求法就是外道。一般宗教都隨便使用‘外道’這個名辭,譬如,我信佛教,你不信佛教,你是外道;我信天主教,你不信我的天主教,你是外道;我信某某道而你不信,你就是外道,這些都是亂講。這個外道與世間法一樣,都是由‘我見’而起。不合於我的就是外道,這種見解屬於見取見,是下列五見之一;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見’就是觀念,凡夫受這些觀念纏縛而不能得解脫,不能證得菩提。

這樣一來,我們便可以瞭解,凡是沒有真正明心見性以前,沒有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前,一切修行、一切道理,一切作為,嚴格說起來都只是加行,仍然在外道境界中。只有真正證得菩提,明心見性以後,才能解脫一切魔境,解脫一切煩惱。由藥師佛的這個大願,我們可以徹底而清楚地瞭解修持之路。

‘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於正見’。種種是簡化的翻譯,以種種兩個字包含所有一切。惡見包括很多,如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凡是觀念有一點偏差的都屬於惡見。稠林就是密集如叢林般的意思。藥師佛願將來成佛的國土世界中,假如有眾生墮在許多壞的、非正知見的惡見森林中,不能自拔,藥師佛將以其願力引導他們,歸攝他們置於正見。

真正學佛,除了發願還要有正確的‘見地’。要有正見非常難,有了正見才好談修持,有了正見才能談正行,見地不真,那麼所有的修持都會走上邪曲之路。見地也就是楞嚴經所講‘因地不真,果招紆曲’的發心的因地。所以,學佛先要有正見,才能夠起正行修持。

‘漸令修習’,修習什麼呢?要注意,修習一切菩薩行,菩薩行是什麼呢?菩薩行就在菩薩戒本中,如彌勒菩薩戒本、梵網經戒本……等。總而言之,菩薩行就是很簡單、很普通、很容易懂,卻很難做到的八個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永遠難做到的八個字。

所以,有了正見以後,漸漸使他們修習一切菩薩行,速證無上菩提,速證無上正等正覺,大徹大悟。

藥師如來的第九大願,光看表面上的文字都很容易懂,問題是做起來很難,沒有一點是容易做到的。

同時,看了第九大願,也使我們得到一個結論:東方藥師如來注重思想教化,不同於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藥師如來的東方世界的佛法,是以正見、正思惟拯救世界上一切有邪惡的、錯誤的觀念的眾生。換句話說,藥師如來第九大願的重點在於‘教化’與‘思想’。以印度佛教文化所表達的,就是經典上第九大願文字的敘述;而以中國文化來表達的,則是注重在教育、教化和思想,最後使一切眾生歸到正知正見。

Harry6503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